今天地理姐姐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三年常考的66个精华知识点,超全超清晰,学霸都在背!如需下载打印版,请直接拉到文末查看。
01
★考点: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02
★考点: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 | 原因 | |
外部 | 安全的宇宙环境 | 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稳定的光照条件 | 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 |
自身 | 适宜的温度条件 |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 |
有液态水 |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
03
★考点: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04
★考点: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05
★考点: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06
★考点: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
(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
07
★考点: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纬23°26′之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4)黄赤交角与五带: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08
★考点: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四季形成的原因
09
★考点: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 重要特点 | |
外 部 圈 层 | 大气圈 |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拨越高,气压越低。 |
水圈 |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圈层。 | |
生物圈 |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它对其他三个圈层发展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 |
内 部 圈 层 | 地壳 |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
地幔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部有一软流层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被称为岩石圈。 | |
地核 |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0
★考点: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分类 | 形成过程 | 典型岩石 |
岩浆岩 | 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的叫侵入岩;喷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 | 花岗岩 玄武岩 |
沉积岩 | 已经生成的岩石裸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 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
变质岩 |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 |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11
★考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
褶皱 构造 | 岩层形态 | 岩层的新老关系 | 地貌 | |
未侵蚀的地貌 | 侵蚀后的地貌 | |||
背斜 | 岩层向上拱起 |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 常成为山岭 |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 | 岩层向下弯曲 |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断层构造 | 岩层运动 | 形成地貌 | 我国对应的地貌 |
地垒 | 相对上升 | 山岭或高低 | 华山、庐山、泰山 |
地堑 | 相对下降 | 谷地或低地 |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12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 ||
侵 蚀 作 用 | 风力侵蚀 |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 |
流水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 |
溶蚀 | 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 ||
海浪侵蚀 |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 ||
沉 积 作 用 | 风力沉积 | 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 |
流水沉积 |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 ||
冰川沉积 | 形成冰碛地形 | ||
海流沉积 | 形成海滩 |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13
★考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4
★考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15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较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空气向外流出后,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较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外来气流由高空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16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分布规律
气压带 | 分布 | 成因 | 气流 | 属性 |
极地高气压带(2个) | 南北纬90°附近 | 热力原因 | 下沉 | 冷干 |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 南北纬60°附近 | 动力原因 | 上升 | 温湿 |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 南北纬30°附近 | 动力原因 | 下沉 | 干热 |
赤道低气压带(1个) | 0°附近 | 热力原因 | 上升 | 湿热 |
风带分布规律
风带 | 分布 | 风向 | 属性 | |
北半球 | 南半球 | |||
极地东风带(2个) |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 东北风 | 东南风 | 冷干 |
中纬西风带(2个)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 西南风 | 西北风 | 温湿 |
低纬信风带(2个)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 | 东北风 | 东南风 | 干燥 |
(3)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成因 | 气候特征 |
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及其南北纬10°之间 |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终年高温多雨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常年受中纬西风带影响 | 终年温和多雨 |
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17
★考点: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
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地区 | 季节 | 风向 | 形成原因 | 影响 |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夏季 | 东南季风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高温多雨 |
冬季 | 西北季风 | 温和少雨 (寒冷干燥) | ||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 | 西南季风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高温多雨 |
冬季 | 东北季风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温和干燥 |
18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9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0
★考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它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它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降水,它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多。
21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交换能量,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迁移物质,塑造着地表形态;
(4)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22
★考点: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23
★考点: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1)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多雾。
③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得益于上升补偿流。
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4
★考点: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
25
★考点: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26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之间的协调。(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27
★考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发展。例如: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28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 | 形成基础 |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 热量 | 太阳辐射 |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 水分 | 海陆位置 |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明显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 水热 | 海拔高度 |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沿等高线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垂直分异规律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
29
★考点: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例如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种类、种植制度、灌溉方式、耕作方法等方面,分异规律要求农业生产要遵循地域性的特点来进行生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0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其次才是铁路;线路分布:通常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延伸方向: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形。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分布的密度;②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分布的规模;③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的选址。
31
★考点: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1)近百年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
(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利与弊);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32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通常所说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地区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3)在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活动效益。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开源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33
★考点:结合实例,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灾害 | 形成原因 | 危害 | 防治措施 | |
旱 涝 | 旱 |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河流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 人们生活缺水,影响日常生活;影响农业生产,农作物枯死,农业产量下降;影响工业生产,工业停产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涝 | 自然原因:①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或台风的影响②水文水系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③地形地势低洼。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 淹没农田、村庄,人们财产受损、人员伤亡 |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绿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
台风 | 热带、副热带海域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 狂风、暴雨、风暴潮 | 加强预报,及早防护 | |
寒潮 |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 低温冻害 | 及时预报,及早准备 | |
地震 |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 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 |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应急训练 |
34
★考点: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类型(选择题)
构成 |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
类型 及 特点 | 原始型 |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
传统型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 |
现代型 |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有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4)地区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简答题)
人口增长特点 | 人口增长模式 | 原因分析 | 问题 | 对策 | 典型国家 | |
发达国家 |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 现代型 |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重 | 鼓励生育,适当移民 | 俄罗斯、德国、日本 |
发展中国家 |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很快 | 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 青少年儿童比重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压力大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印度、巴基斯坦 |
35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的意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判断题、简答题)
(2)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原因有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发生)、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的差异、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6
★考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持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供给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判断题)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自然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域开放程度(成正比)。(简答题)
(2)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
(3)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发展战略。
(4)区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数量、实际人口数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数量。(选择题、判断题)
37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2)功能区特点比较
形态特征 | 区位选择 | 原因 | ||
商业区 |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点状、条状。 |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 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 |
工业区 | 集聚成片 |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 |
住宅区 | 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建筑质量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 高级住 宅区 | 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与文化区相联系 | 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
低级住 宅区 |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
(3)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交通的便捷程度。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中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38
★考点: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能为区域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如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行政管理、信息流通等服务功能。
(2)城市等级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服务级别 | 服务范围 | 服务功能 | |
小城市 | 低 | 小 | 少 |
大城市 | 高 | 大 | 多 |
(3)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4)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①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②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39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表现:①城市人口数量增多②城市用地范围扩大③城市数量增加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发展阶段 | 特点 |
初期阶段 |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
加速阶段 |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后期阶段 |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国家 | 差异 |
发达 国家 |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
发展中 国家 |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比较大。 |
(4)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导致居住地环境质量下降;人口数量猛增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教育就医难、失业人口增多。
(5)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40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41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机械、政策、科技技术)构成了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
42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
43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土地、水源、动力、原料、劳动力、市场、运输、科技、政策等。
2.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3.工业区位选择
①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类型 | 工业特点 | 部门举例 | 区位选择原则 |
原料导向型工业 |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 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 接近原料地 |
市场导向型工业 |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 | 接近消费市场 |
动力导向型工业 | 需消耗的量能源 | 炼铝厂 |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 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技术导向型工业 | 技术要求高 |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
②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③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 | 污染类型 | 区位选择 |
水泥厂,酿造厂 | 污染空气 |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 |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 污染水源 |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
化工厂,炼油厂 | 污染大气,污染水源 | 综合以上两条 |
发电厂,钢铁厂 | 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 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
44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2.工业集聚:
集聚作用 | 集聚位置 |
①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②共同利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 运量大的工业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电量大的工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
3.工业地域
⑴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
⑵ 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类型 | 特点 |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 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 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存在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也可能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
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类型 | 特点 | ★举例 |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 | 糕点厂、糖果厂 |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 | 钢铁工业——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化工——大庆、克拉玛依 机械制造——汽车城湖北十堰 |
4.工业分散
表现 | 原因 |
①老工业区出现饱和状态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厂,与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③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 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
5.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 |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
作用 |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
结果 | 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
6.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区
发展的区位条件 | 衰落的主要原因 | 综合整治措施 |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优化环境 |
7.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发展的主要条件 | 发展特点 | 独特的发展模式 |
①大批廉价劳力;②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③交通运输方便;④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⑦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 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 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
8.美国“硅谷”高科技
发展特点 | 发展条件 |
①科技人才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③科技水平高,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④便捷的交通,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
45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渍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2、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改变了地理景观;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46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方式 | 优点 | 缺点 | 备注 |
铁路 | 运量大、长途运费低、连续性好 | 短途运输成本高 |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
公路 |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 运量小、长途运费较贵 |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
水路 | 运量大、成本低 |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 历史最悠久 |
航空 |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 运量小、运费高 |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
管道 |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 |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
47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①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例如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
②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铁路或公路)两侧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如株洲、石家庄、郑州);
③现代快捷交通(高速公路)运输时代和高速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分布灵活。
(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①浙江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扩展成星状;
②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3)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和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4)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8
★考点: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时期 | 人类思想 | 人地关系 |
采集渔猎文明 | 崇拜自然 |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地基本协调。 |
农业文明 | 改造自然 |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受到破坏 |
工业文明 | 征服自然 |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
现代文明 | 人地协调 | 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完善,得到公认。 |
49
★考点: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类型 | 表现 |
资源短缺 |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
生态破坏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环境污染 |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
(2)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50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2)根本原因:
①人口压力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3)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51
★考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52
★考点: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①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②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4、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53
★考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地理 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54
★考点:了解区域的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特征: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层次性④开放性⑤演变性
55
★考点: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1)自然环境的差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资源是比较的主要内容差异。人类活动的差异,可从人口的变化、城市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比较。
(2)案例: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自然环境差异 | 位置 | 300N附近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 430N-480N 东北地区中部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温带季风气候 温暖季节短,降水较少 | |
地形 | 地势低平,土地分散 | 平坦广阔、集中连片 | |
水文 |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 河流湖泊少,水量年际、季节变化大 | |
土壤 | 水稻土肥沃 | 黑土深厚肥沃 | |
矿产 | 矿产资源贫乏 |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 |
人类活动差异 | 人口 | 密度高,人多地少,劳动力丰富 | 密度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
农业生产 | 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油菜、棉花等 机械化水平低,精耕细作,单产高 水面广大,水产业较发达 | 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机械化水平高,单产低,总产高 西部草原广布,发展畜牧业 | |
工业生产 | 依托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运入矿产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 |
交通 |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内外联系方便 | 铁路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
商贸 | 商业贸易发达 | 粮食的商品率高 | |
城市 | 城市数目多,城市化水平高 | 城市数目少,城市化水平高 |
56
★考点:结合实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在不断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之而改变。同样的自然条件,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阶段,是阻碍区域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在生产力较高的阶段,有可能逐渐转变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能力的增强,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 ||
发展早期 | 发展中期 | 发展后期 |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 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
57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东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出地区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转入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转出区和转入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转出产业的地区环境质量提高,转入产业的地区出现环境污染加重,同时可使输入地区由乡村地区变成工业化的城市地区)。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出地区失业率上升,转入地区就业压力减轻)。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④缓解我国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③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3、我国南水北调积极影响:①社会效益:满足了缺水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有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缓解工农业用水紧张的状况,推动沿线经济发展。③生态效益: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问题。我国南水北调积极影响不利影响:长江入海水量减少,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输水沿线的低洼地引发盐渍化。
58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自然原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不合理利用。表现: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灌溉措施不当
主要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得土地自然生产力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森林的环境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②地球的储水库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开发: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③商业性伐木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主要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综合治理保护措施:①开发雨林观光、生态旅游;②加强管理和保护,建自然保护区;③森林的采伐与养育结合;④建设雨林缓冲区,减少移民和农耕;⑤加强国际合作;⑥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①气候:夏季多暴雨,降水多且集中;②土质:疏松、岩石破碎;③地形:起伏大,坡陡;(地质灾害频繁,多滑坡泥石流)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陡坡开荒种植、开矿,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植被破坏。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农业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科学施肥;
生物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其他: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开发;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
59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1、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且水量很不稳定。④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存在问题:①土地退化 ②植被破坏 ③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河流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在①防洪②航运③发电④提高水质⑤旅游⑥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2、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河段、优势、问题、综合开发方向、措施)。
河段 | 优势 | 问题 | 综合开发方向:措施 |
上游 | 水能丰富 | 水土流失 | 水能开发:建立三峡工程 水土保持:建立防护林体系 |
中游 | 矿产资源丰富 水土资源丰富 | 洪涝灾害严重 | 商品粮、棉、油、水产品生产基地; 开发矿产资源,建设制造业基地; 治理洪水灾害:退田还湖、分洪工程、疏浚河道,建防护林工程 |
下游 | 水土资源丰富;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工农业基础好; 科技实力强; |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能源短缺。 |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综合性工业基地建设。 |
60
一★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其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
气候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区②冬季寒冷,夏季温暖③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④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①中部和东北部平原辽阔②周围山地环绕③西部高原
土壤资源:①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②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社会条件: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③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
布局特点:①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②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③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商品粮基地建设: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问题: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表现:①森林质量下降,草场退化;②水土流失严重,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③环境污染;④自然灾害频繁
方法措施:平原农业区措施: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品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西部草原区农业措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农业措施: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61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存在问题 | 发展措施 |
煤炭能源地位受到挑战;交通运输运力不足 | 建设能源基地: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 | 能源综合利用: 建设三条产业链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铁—钢;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
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 保护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
62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
时间 | 1979~1990年 | 1990年以后 |
条件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
问题 | ①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
主导产业 |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
特点 |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
原因 |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
影响 |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
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主要问题 | 措施 |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①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②“城中村”的现象较为普遍 |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加强城市相互分工合作 ②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扩大腹地,加强区域合作 |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解决城市化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②绿化、美化环境③改善交通,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63
★考点: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 具体内容 |
资源普查 | 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 |
环境监测 |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植被破坏等 |
灾害监测 |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 |
64
★考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应用:对于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广大用户,只要拥有能够接收、跟踪和测量GPS信号的GPS信号接收机,就可以进行导航定位,实时地计算出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速度以及时间。
65
★考点: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等管网系统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治安管理、医疗救护、车辆导航等方面。
66
★考点: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1)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建设: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电子版领取式:
扫码关注高中地理公众号
对话框回复“0206”即可获得
▼
▎编辑:地理姐姐
▎标签:高中地理
▎版权: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地理。商务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商务合作”。
武汉音乐学院2023年校考专业合格分数线公布
1、没有香水,没有首饰,也不涂指甲油。没有香烟,没有钱夹,也不带银行卡。让我们回归最天然的童真,不戴面具,真心的踏实的好好体验一个儿童节吧! 2、微笑,在花枝绽放;童趣,在蝴蝶的翅膀招摇;成长,伸进幸福的土壤,汲取着营养;梦想,像蒲公英蓝天飞翔;童年美好,六一愿你找回童趣,快乐徜徉。 3、可曾记得童年飞舞的风筝,可曾记得童年飞驰的滑轮,可曾记得童
1、 端午到,惊喜到!愿看短信的你,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吃粽子,得甜蜜;看龙舟,好运收;饮雄黄,逐小人;转短信,好运势。 2、 端午节,送你一个快乐粽子,先帮你剥掉工作的烦恼,剥掉生活的烦恼,剥掉脸上的沉闷,好了,剩下幸福的内叶裹紧你,幸运的大米任你吃,端午快乐! 3、 因为一筐鸡蛋,所以勾践伐吴了;因为一杯雄黄酒,所以荆轲刺秦了,因为一只龙舟,所
1、我能摸摸你的校徽吗?你竟然把袭胸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2、你知道我的缺点吗?缺点你。 3、 我保持年轻方法就是谎报年龄。 4、 你的无情造就了我现在的无义 5、 评论抽一个人跟我谈恋爱没别的让你体会什么是人生不幸什么是情感厄运 6、 我看着满街的情侣啊,想来想去还是不出去伤害他们了,我怕那些男的都后悔已经有对象了。 7、 不笑运气差一笑脸就大。 8、 爱我者必定暴
1.不想承认自己变老,但是越来越抵不得冷了,前几天结冰吃了点冷的就引发肠胃炎,又冷肚子又疼,现在好期待春天快点来临 2.肚子疼,从开学疼到现在,痛到啥都不想干,我太难了。 3.早上买的包子好辣,豆浆又很冰,我现在肚子疼。 4.肠胃炎又闹了小半夜,奇葩的是我一直在饿,就是一直上吐下泻的状态我都还想着吃 5.大姨妈腰酸肚子疼就算了,挤着地铁还要听某些熊孩子
1.浑茫无际的夜晚,铁板一块的夜晚,因为这只小鸟的轻啼而开始破碎。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从破碎的夜晚的缝隙中迸然而出。 2.宅在家里才是对长假的最大贡献,不难为交警,不难为清洁工,不难为保险公司,不难为汽油资源,更不难为高速不收费了。下次不敢了,我错了!真心不该占国家便宜了。 3.要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弄丢你了,我会满世界的去找你你一定要站在我看得见的
1.逃避现实的人,未来就会不那么理想。 2.命运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当你爱我的时候,我就拼命的爱你。但如果你不爱我了,我就立刻止损,绝不犯贱。爱情这种事情,是你情我愿的,两个人相爱才叫爱情,只有一个人贴上去,那还不如趁早相忘江湖。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浪漫,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天长日久因为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爱情,陪伴你度过最久时间的,才是爱情
1.有时候喜欢一个人走有时候害怕一个人走出来就能看到一个满眼都是你的人想想也挺期待的今天也是孤独的一天。 2.以后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路途都要一个人走完。都要靠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而不是依靠谁。 3.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多大风多大浪都挺过来了以后更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做的。 4.如果不能爱就不要用爱情去破坏对一个人的感觉留个人给以后的自己
1.真诚祝福传递你,愿你开心永如意,生日快乐歌一曲,愿你幸福没问题。 2.还是要长大的可爱不是长久之计。 3.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愿眼中总有光芒,愿自己活成想要的模样。 4.大寿星,我祝你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5.都说流星可以有求必应,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夜空下等待,等到一颗星星被我感动,为我
1.一时冲动就回来了,以至于我现在在机场待了一个多小时..蠢死了... 2.在机场等了大半天才坐上大巴~下车后边逛边找住的地方 3.月儿不知何时藏了起来,太阳的光依旧明亮,日光如同礼花照白了天际。 4.飞机起飞和降落前要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飞机发生意外时便于机上人员逃生。打开遮光板是为了让营救的人确定机舱内人员的情况,也可
武汉音乐学院2023/4/19
经典句子2023/3/19
经典句子2023/3/19
经典句子2023/3/19
经典句子2023/3/19
经典句子2023/3/19